如何写会后感想(会后感怎么写_) (1)

回到生活现场彩虹不知不觉,文字已陪伴我走过整整十一个年头。由最初的随笔,散文,到诗歌,在慢慢的叙述和阅读中,我变得宽容,乐观,宁静,这种自我净化的过程,让我惊喜和安慰。同时,文字除了给我灵敏的思维和情感的寄托之外,还把我从自身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让我在疼痛的触

回到生活现场

彩虹

不知不觉,文字已陪伴我走过整整十一个年头。由最初的随笔,散文,到诗歌,在慢慢的叙述和阅读中,我变得宽容,乐观,宁静,这种自我净化的过程,让我惊喜和安慰。同时,文字除了给我灵敏的思维和情感的寄托之外,还把我从自身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让我在疼痛的触觉中保持足够的清醒和冷静。

文字给我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作为一个女人,总有被俗世缠身的种种的无奈和质疑,十多年中,对诗歌从青涩、狂热到沉寂的过程,像一道抛物线。而我感觉自己现在的情形,就处在抛物线的最下端,在即将继续下落或者趋于直线的进程中,我把责任归于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繁忙,或因年龄增长而不断消退的激情,至此种种,总之,为自己的懈怠和慵懒寻求着这样那样的借口。但每到夜深人静,内心常常被突如其来的焦灼袭击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清楚地知道,这是被逐渐搁浅的诗歌在埋怨我。

一颗被诗歌长时间浸润的心,怎能被庸常的生活风干?一个曾被文学照亮的灵魂,怎能甘愿屈服于尘世的背阴?无数次的反省和自讨,都让我无法面对曾经努力的自己。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处于怎样的状况,对诗歌的热爱没有变,对文字的敬畏没有变。

莫言说,文学的意义在于: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正是这样的推动和唤醒,激励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作家、诗人们始终坚守,潜心创作。他们远离繁华,附身尘埃,贴近生活,创作出一系列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文学作品,身体力行了文学造福人类,回归自然的意义。今天,当他们再次以朴素、真诚、内敛、谦逊的姿态进入人们视线,来到基层文学爱好者的面前,让我们不再怀疑自己的初心,不再为文学的高蹈地成产生异议。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为着人类灵魂的事业,一路坚持并默默地在做着贡献。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时隔六年,这是《飞天》编辑部在平凉开展的第二次改稿会。

短短两天时间,八位专家老师以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由稿散发,把脉问诊,评讲结合,耐心辅导,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学的饕餮盛宴。他们分别以学员作品和经典作品相互对照,逐章逐句分析,耐心细心辅导,备受感动和感恩。这正是文学区别与其他艺术的坦诚交付和彼此成全的动人之处。

作家、评论家何冰凌老师说:“好的文字都是珍视生命的,都是写人与万物的关系,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去感知万物。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一定要写出有辨识度东西。”这让我不由想起不知谁的一句诗“我知道,我是一朵这样的花/我不会,也不愿开成别的样子了……”

当世界不断以其丰富的姿态和多元的形式投影到一个人的内心,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情感,是非常微妙的东西,瞬息万变,无法复制,无法捉摸,更无法准确表达。当所有的情感一旦落于纸上,只是描述,而不是还原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遗憾。这也是省作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马宇龙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平凉写作者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发达的想象力与表达上的不相配。这时候,你就要放下身段,静静的读书、读生活。著名青年诗人熊焱老师在点评中说:“对文学的态度,像宗教一样要有持久的热情。要一边阅读大师的经典作品,一边深刻地反省自己,只有大量的阅读,严格的训练,才能开拓一个诗人的视野,才能承载现代诗歌多元的全方位的发展状态。”

在这里,我尤其要感谢熊焱老师对我诗歌探幽入微的精彩点评和耐心辅导,准确、到位、直抵病证,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更令人感动的是,针对我诗歌中存在的语言、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和当前诗歌写作中出现的种种共性问题及注意事项,他都一一做了系统讲解和对症辅导,这是我写作以来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接受老师专业的审阅和评判,使我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和定位,更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为自己目前颓废的境况深感惭愧。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任何以忙乱为借口的搪塞和敷衍,都是对文学的辜负。儿子曾经说,世上最难的是坚持。其实,在文学的道路上,我们不缺吃苦的精神,而是缺乏持久的耐力。

“低下头,万物皆为我所用。”当代小说家弋舟老师在改稿会上说:“一个好的作家,精神层次是丰富的,既要有匍匐的姿态,又要有仰望星辰的高度。出门,一定要放下文学的傲慢,安顿我们灵魂的东西,往往在最低处,就像生命、空气和水一样,越接近人生常情就越好。”还有其他几位老师,都提到文学救赎灵魂,回归生活的观点。作为一个写作者,不能在文字中做到自我净化,这是文字的悲哀,也是自己的悲哀。

生活的馈赠一直都在,让我们回到生活现场,不断得到护佑,滋养和历练。

最后,借用中国先锋诗歌代表诗人梁晓明老师名言结尾吧:“我要长大,我要把周围的山托高。”“心中有天地,才能安排山河,心中有人类,才可以说起家乡。”

如何写会后感想(会后感怎么写_) (1)

关于散文创作的再思考

郭进昆

散文写作门槛低,在自媒体时代,似乎人人都能写作散文。然而,散文易学难工,要写出深刻性和情味来,就不那么容易。

本人写作大半辈子,多写散文,对散文写作有点体味,然所写多为应景的千字文,或即兴的抒情文,或小随笔,在主题的深度开掘和厚度上尚有欠缺。前段时间硬啃了著名评论家谢有顺的《散文的常道》一书,近又参加了《飞天》名刊名家平凉改稿会暨文学骨干研修班。谢有顺书中阐述的,改稿会上老师讲的,我自己参悟到的,就有了我对散文创作的再认识。

之一,散文中必须有“我”。散文是一种最具个人色彩的文体,表现的是作者独特的发现和生命感悟。作家红孩说过,“散文是说我的世界,小说是我说的世界。”散文无“我”则无魂。余光中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说:“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隐身衣。散文家应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所以,在我看来,那种没有自我注入和灵魂叙事的散文,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散文。世界千差万别,个人千人千面,散文的面目只有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才有独创价值和审美。那种被人惯写嚼烂了的题材,那种遮蔽生命独特体验的公共词语,那种令人生厌的“假、大、空”,已决不是现代散文的脸面和内涵。那种内心的呢喃和灵魂的独白才是“自我”的,感人的。

之二,散文选材的现代性。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抒情早已过时了,故乡的炊烟呀,故乡的小河啦……家乡或故乡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哪些阵痛和隐忧,“我”审视乡土的新发现和哲学思考是什么,这才是乡土散文所要表达的。散文要追问世界、人生和生命,只有追问存在,追问日常生活的意义,散文才具现代性和深刻性。

之三,散文要善于用细节表现人物和事件。那种宏大的叙事绝不会感人,细节从何处来?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感知。如何把散文写得生动感人?打开感官,让你的所有感官参与这个世界,让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充分感知,然后捕捉细节,精妙描写。

之四,散文是要做“减法”的。我最不喜欢那种老套的游记写法,某月某日几点几分,在哪吃饭,乘的什么车,先到哪看的什么景,再又去哪怎么游,记述中全没有作者的发现和洞见,与一架摄像机何异?我觉得人邻的写法值得借鉴,他的散文有意忽略全方位的“描述”,而强调在散文创作文法实验中片断化的印象及其拼贴,以及“减负”的为文之道,让我们直抵事物的核心。

之五,散文贵在“真诚”。索尔仁尼琴涚:“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散文越真实越好。真情实感是散文的生命,让内心的声音呈现,把自己的灵魂晒出,做到不矫情,不虚饰,不作态,不卖弄,才能写出好散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散发魅力。

之六,自然书写,直抒性灵。摒弃发表获奖、出名成家之妄念,你经历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内心的真情实感很自然的表达出来,就象和邻居或朋友聊天一样,写“大白话”、“平常话”,也不在乎如何刻意布局谋篇,如何词藻华丽。如苏东坡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我的体会,越放得开,越写得轻松自然,不经意间写出,说不定在读者看来还是一篇美文哩。这方面可读读汪曾祺的散文随笔。

编辑:张 媛

校审:曹鹏伟

审核:范玉龙

【来源:平凉市文联】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ove419.cn/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