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百五(女人二百五什么意思)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二百五”是一个现代人的口头禅,通常是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不聪明,不开窍,算不上是很粗鲁的话,最多就是调侃而已。二百五这个词应该是到了近现代才出现的,在我查阅的资料中,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吴趼人的现实讽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该书第83回有一句:“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

“二百五”是一个现代人的口头禅,通常是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不聪明,不开窍,算不上是很粗鲁的话,最多就是调侃而已。

二百五这个词应该是到了近现代才出现的,在我查阅的资料中,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吴趼人的现实讽刺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该书第83回有一句:“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这本书于1903年8月在《新小说》杂志上连载,“二百五”在书里面显然就是讽刺人的话。在作者使用这个词的的时候,前面并没有任何的铺垫,后面也没有任何解释,由此可以推测,这个词应该不是作者自己发明的。因为这个词若不加以额外说明,它就是一个单纯地数字,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串暗号!所以“二百五”这个词儿在1903年之前就应该存在于社会上了,否者作者也不可能直接拿来使用。

由于本书的作者吴趼人长期居住在广东佛山,所以我推测,二百五这个词是广东地区骂人的话,最后通过这本书传播了开来。但即便是在社会上,“二百五”这个词也应该不会出现的很早。

首先这个词儿没有在任何古文中出现过,古文也不可能出现这种词儿的。最早出现这个词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一部白话文小说。

白话文这种文体其实很早就出现了,早在宋代,说书人就开始使用一种叫“话本”的文体,这种文体就是最初期的白话文。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虽然出现了“二百五”这个词儿,但书中“二百五”的意思跟现在也不是完全一样)

此后到了明清时期,白话小说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咱们今天所看到的《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白话文小说。中国人今天用的许多词都是这些白话文小说奠定的,比如说“尴尬”一词就曾出现在《水浒传》中,《水浒传》第十回:“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当然《水浒传》中的“尴尬”意思与现代含义有所不同,但这个词儿确实是已经诞生了。

《水浒传》是明朝初年的一本小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由此可以佐证,“尴尬”一词也有500多年历史了,并且至少是500多年历史了。

但相比之下,“二百五”这个词出现的时间就非常晚,当这个词正式出现的时候,大清已经要完了,所以这个词估计是在清末诞生的。

(“尴尬”这个词原本就是江苏话的一个方言词汇,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正是江苏人)

所以,至于“二百五”这个词来源的解释,也基本都是后人附会的,例如一个最常见的说法是:

战国末期,著名纵横家苏秦在齐国遇刺身亡。在临终之前,苏秦授予齐王一计,表示使用此计便可抓获凶手。于是在苏秦死后,齐王对外谎称苏秦是奸细并将其车裂,随后齐王在全国张贴告示,表示齐王早就想杀苏秦,如今行刺苏秦之人属于是为国除害,因此齐王希望找到行刺的志士,奖励他一千两黄金。

消息放出来之后,果然有人前来领赏,而且来的还不止一个,一次就来了四个。于是齐王询问道: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分啊?

四人回道:这个好办,平分就是了,我们每人二百五十两。

齐王听后勃然大怒,于是下令将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首。此后,二百五这个词就开始被人用来调侃行事愚蠢的人。

(苏秦,喻恩泰饰)

苏秦在齐国被刺杀这个事儿确实是真的,但正史中并未记载“二百五”这个情节。所以“二百五”这个词源自苏秦完全是后人强加的。试想如果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二百五”这个说法了,为啥明清两代的这么多白话文中愣是没有人使用它呢?直到清末才第一次出现这词,这不符合逻辑啊。

除了源于苏秦这个解释外,二百五还有很多解释,但其具体的出处人们已经无法得知了,现在所有的古词典中都没有收录过这个词。目前只有《现代汉语词典》录入了“二百五”一词,但《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对“二百五”的出处给出说明。

北京话中的“二百五“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源典故吗?

人们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为什么人们不是别的数字,偏偏是二百五来骂人呢?这有其历史典故。

战国的时候,有个叫苏秦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头悬梁、锥刺股”故事的主人公——苏秦。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说服了齐、楚、燕、赵、魏、韩六国结成同盟,一同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历史上称“六国封相”。

当苏秦在齐国效力的时候,却遇上了刺客,被刺身亡。齐王非常生气,下令立即捉拿凶手。可刺客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便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悬挂在城门口,并张贴出皇榜:“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他们被“请”到齐王跟前。见到四人,齐王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每人二百五。”

齐王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

还有一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教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个,小儿子写二百个。”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创业项目群,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添加 微信:niuben22  备注:小项目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ove419.cn/10941.html